本報特約評論員練洪洋
  哪怕公路收費政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有延續必要,那也要以理服人,曬出讓公眾信服的賬本,進行大範圍的公開聽證,取得民意的最大公約數。
  交通運輸部日前發佈的2013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顯示,去年全國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3652億元,支出4313億元,年度虧損661億元。交通運輸部首次彙總發佈的這份公報,瞬間激起輿論對公路收費的種種討論。
  其實,在公眾對公路收費積怨成潭的語境下,一份與公眾期待相差較遠的“巨虧公報”激起千層浪,實在情理之中。那麼多的路橋費、燃油稅都去哪了?如果是巨虧營生,為什麼還有許多企業躍躍欲試,都想從公路收費中分一杯羹?囿於信息不對稱,普通公眾無法從“公報”找出破綻,不免疑竇叢生。
  從發佈主體來看,在現行體制下,交通管理部門既是收費公路管理者,往往也是建設方和收費方,如果沒有經過第三方嚴格審計,其發佈的數字是否準確,公眾有理由懷疑。公報中的一些細節也經不起推敲,譬如去年運營管理支出達457億元,比公路養護的390億元還要多。這是為什麼,是否有“跑冒滴漏”?此前,審計署曾對18個省份的高速收費進行專項審計,就審出不少問題,包括人員超編、高額福利、挪用資金等等。如果不是政策性虧損,而是經營性虧損,公眾有什麼理由替經營不善埋單?
  公眾的更大疑惑在於,購車時繳納了車購稅、加油時繳納了燃油稅,這兩種稅收都應該用於公路建設與維護之中,為什麼公眾卻感受不到,每次上高速還要繳納不菲的路橋費?據《中國青年報》報道,2009年成品油消費稅改革的當年,成品油消費稅是2024.7億元,2010年成品油消費稅是2403億元。隨著燃油消費量的提高,以及不久前提高了燃油稅,可以肯定的是,這筆錢只增不減。每年車購稅燃油稅是多少、都用在了什麼地方、對收費公路貢獻率有多高等,似乎都應該給公眾一本明細賬才是。
  收費年限是另一個輿論焦點。交通運輸部在其官網掛出文章《中國特色的收費公路政策功不可沒》,像是在總結,也像為該項政策長期存續背書、吹風。去年,該部曾經組織起草《收費公路管理條例(修正案征求意見稿)》。該征求意見稿中增加多種延長收費年限的規定,並刪除現行條例中“政府還貸公路在批准的收費期限屆滿前已經還清貸款、還清有償集資款的,必須終止收費”一條,引發過爭議。對此,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地看。上世紀八十年代,公共財政嚴重不足,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“貸款修路、收費還貸”的政策算是務實之舉,對我國公路建設確實功不可沒,為此埋單的公眾也能夠理解。可是,2014年我國經濟總量有望突破10萬億美元的歷史大關,還要將當年的權宜之策無限期延續,就值得商榷了。
  哪怕公路收費政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有延續必要,那也要以理服人,曬出讓公眾信服的賬本,進行大範圍的公開聽證,取得民意的最大公約數。不能單方說一不二,甚至無視《收費公路管理條例》規定精神,為收費公路延長收費開方便之門。  (原標題:收費公路還欠公眾一本明細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m64qmryf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