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勘專家已經開始對該小區其他房屋質量進行檢測   攝影 記者 朱麟華
查勘專家正在進行檢測
  21歲大一女生沈黛璐的傷情一直牽動著大家的心。昨天晚上,記者從寧波市李惠利醫院瞭解到,住在重症監護病房(ICU)的沈黛璐目前傷情比較穩定,但仍未脫離生命危險。家住29幢505的單建林目前在寧波市第一醫院ICU接受救治。經過治療,單建林的情況在逐漸好轉,神志清楚,不過也是尚未脫離生命危險。
  □記者 朱麟華 賀艷
  兩名傷者尚未脫離生命危險
  21歲大一女生沈黛璐的傷情一直牽動著大家的心。昨天晚上,記者從寧波市李惠利醫院瞭解到,住在重症監護病房(ICU)的沈黛璐目前傷情比較穩定,但仍未脫離生命危險。在這次事故中,沈黛璐的擠壓綜合徵比較嚴重,由於左下肢血管全部壞死,擔心壞死的組織釋放的毒素會威脅到她的生命安全,4月5日早上,醫生們對她進行左下肢截肢手術。
  沈黛璐的右下肢也受擠壓非常嚴重,目前仍在密切觀察,不排除再度截肢的可能。寧波市李惠利醫院副院長王波定介紹說,“沈黛璐右下肢的傷情發展很難預料,醫院已經請有關方面的專家來會診過了,希望她能挺過這一關。”
  家住29幢505的單建林目前在寧波市第一醫院ICU接受救治。經過治療,單建林的情況在逐漸好轉,神志清楚,不過也是尚未脫離生命危險。
  據瞭解,單建林送到寧波市第一醫院的時候,生命情況不容樂觀,出現了休克、心臟驟停、腎功能衰竭、擠壓綜合徵等。醫生們馬上為他打上呼吸機,做血透。
  “因為擠壓綜合徵,單建林身上肌肉壞死,產生了大量有害物質。這些有害物質會堵塞腎小管,導致腎功能衰竭。做血透,就是替代腎臟,幫助快速排出有害物質,從而起到保護腎髒的作用。”寧波市第一醫院ICU主任朱建華介紹說。
  目前,單建林已能進食米湯,消化道功能逐漸在恢復。朱建華說,爭取未來2—3天內能讓單建林拿下呼吸機,“一方面,目前他身上插著四五根管子,少插一根管子就少一份感染的威脅;二來,方便他和家屬交流溝通”。
  4月5日下午,家住29幢508的王孟盛也由奉化人民醫院轉院到了寧波市李惠利醫院,入住胸外科普通病房。王波定介紹說,王孟盛主要是胸部有一些損傷,生命體徵相對平穩。
  2012年全市大排查並未發現問題
  2012年,寧波市政府在全市範圍內對房屋的質量進行了排查,當時居敬小區29幢樓有沒有被檢測出危樓呢?
  居敬小區27幢的一位住戶告訴記者,小區交付至今20年,之前一直都沒有發現問題,直到2013年的颱風過後。“房齡70年的房子,用了20年就倒了。”這位住戶無奈地說道。
  昨天下午,錦屏街道居委會主任方春萍接受了記者的採訪。
  方春萍表示,2012年的那次排查,29幢並沒有檢測出狀況。2013年颱風“菲特”入境奉化,居敬小區多幢住宅樓被淹,積水達到30釐米。颱風過後,該樓的居民找到居委會投訴牆體開裂,要求鑒定公司前來勘察。
  2014年1月17日,浙江省建設檢測有關部門出具質量檢測評估報告,稱居敬小區29幢出現“鋼筋鏽蝕受力彎曲、多處牆體裂縫且部分裂縫已屬貫穿縫、房屋部分牆體的磚受壓已出現斷裂、樓面預製板縫隙增大、局部粉刷層脫落。”最終認定鑒定結果為C級危房。根據相關要求,C級危房需要加固,之後他們又找了相關單位,於今年2月份做了一份初步的加固方案,需要四百萬左右的加固費用。
  方春萍告訴記者,這個初步方案出來之後,他們並沒有在小區進行公佈,而是挨家挨戶上門征求住戶的意見。考慮到29幢部分居民存在改動承重牆的情況,當時他們是想讓住戶出一小部分錢,這個設想遭到了住戶的拒絕。“住戶希望都由政府來為這次加固買單。”方春萍說。
  對於網上所流傳的“今天將對29幢進行拆除。”這一說法,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考慮到29幢住戶的部分財物還在樓內,暫不對住宅樓進行拆除。
  查勘專家對其他房屋質量進行檢測
  從錦屏街道辦事處出來,記者發現34幢樓下圍了一群住戶,下麵樓道內一位師傅正在拿鎚子砸著牆面。這位師傅告訴記者,他們是在對房屋進行檢測,正當這位師傅打算和記者說點什麼時,邊上一位工作人員上前要求這位師傅:“好好敲牆,什麼都不要說。”當記者追問那位工作人員屬於哪個部門時,這位工作人員低著頭快速“逃離”。
  34幢的住戶見到記者,紛紛用手指著牆面,一位住在4樓的住戶告訴記者,34幢樓的外牆面和裡面的磚體之間有兩釐米的距離,外牆皮和磚頭之間只有一層薄薄的泥漿。
  隨後,陸續來了幾個工作人員對需要進行檢測的區域用粉筆做了記號,從他們身上掛著的工作證上,記者看到他們屬於上海房屋質量監測站。
  擔心自己的房子會不會也和29幢一樣忽然倒掉,不少住戶圍著檢測人員問:“這個房子晚上還能不能住人?”而一位當地政府的工作人員則表示:“能不能住人以當地政府的轉移信息為準。”
  新華調查

  誰縮短了房屋的壽命?
  奉化一幢只有20年曆史的居民樓如麻將般突然倒塌。幾天來,種種疑團縈繞在公眾心頭:究竟是設計施工時就埋下“苦果”?還是使用不當所致?鑒定為C級危房為何在隔天就粉碎性倒塌?
  徹查原因、深究責任無疑是當務之急。而同時引起註意的,是上世紀80年代後,我國各地城市化建設提速,大批樓房密集建成。如今,許多樓房的建設年齡已經陸續達到20年、30年。有人擔憂,一些城市良莠不齊的建築進入“質量報複周期”。那麼,這些建設時間超過20年的老舊樓房,到底存在哪些隱患?
  按照我國《民用建築設計通則》的規定,一般性建築的耐久年限為50年到100年。然而,現實生活中,很多建築的實際壽命與設計通則的要求有相當大的距離。2010年,住建部的一位負責人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上說:“我國是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,卻只能持續25-30年。”
  相較之下,英國建築的平均壽命達到132年,美國是74年。
  究竟是誰縮短了房屋的壽命?杭州土木建築學會副秘書長陳旭偉認為,需要從規劃設計、建築質量和實際使用三方面進行評估。
  “不可否認,改革開放後,為瞭解決老百姓住的問題,很多地方確實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。”陳旭偉說。一些業內人士表示,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市場經濟剛剛起步,由於規範標準體系跟不上建設速度,很多建築工人甚至來不及學習建築常識,就從“稻田”直接上了腳手架。加上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原因,建築工程質量很難得到保證。
  此外,考慮到建築成本,當時一些結構應該採用鋼筋和水泥的地方或減少或取消,甚至以泥漿代替水泥砂漿使用,也會嚴重影響房屋質量和使用壽命。
  採訪中,有的業內人士指出,除了規劃設計和建築質量以外,建築壽命長短很重要的一方面,取決於住戶的態度和方式,即人們能不能呵護已經使用一定年限的“老樓”。
  在我國,破牆開店、野蠻裝修屢見不鮮,為日後房屋坍塌埋下隱患。浙江中設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建築師吳正群指出,磚混結構是一種“免疫力”很低的結構,往往看起來很強壯,但內里已經千瘡百孔。“哪怕把打掉的牆再重新填回去,也虛不受補,因為結構性的傷害是不可逆的。”
  據新華社杭州4月6日專電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m64qmryf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